追求卓越,却不失灵魂
——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大学的使命
大学使命始终是大学领导者永远关心的话题
编者按:近日,第二届亚洲地区教育大学校长论坛在香港举行。此次论坛以“展望亚洲教育大学的发展”为主题,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亚洲大学的使命和如何在全球教育新局中占据主动”,“大学在区域内对人的塑造、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等问题。这里,我们编辑部分观点,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坚持大学的道德人文使命
孙明扬(香港教育局局长):当前世界日益全球化和紧密相联。在这个经历变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多种复杂问题,同时,我们也提供着超越国界的大量合作机会。今年的亚洲地区教育大学校长论坛”主旨是“展望亚洲教育大学的未来”,为亚洲教育大学的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平台,共享他们塑造亚洲区域教师教育未来的经验,并以此为社会变革、人类发展而提供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教育不再只是为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而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现在的教师还是要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成为学生多方面学习的样本,尤其在道德养成方面,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全人发展”。因此,我们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中都可以看见,教师的道德引导在学生的发展中担当重要使命。这对于教育大学非常重要。
在香港,我们的学校课程目标在于为培养学生发展可持续的价值观和态度而提供宽阔的学习经历。我们希望为我们年轻一代的终身学习和“全人发展”奠定基础,并通过多种校园内外的学习活动来浸染灌输他们有关个人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比如道德、坚韧、仁爱、归属感。
王赓武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香港大学前校长)
今天的教育,已经与大批量生产、市场策划和价格挂钩,也与顾客满意度、质量管理、规模效益等概念拉上关系。目前,教育越来越被人视为一种生产“模式”,是故也同样受制于生产力的相关“规律”。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生产力”这个议题。
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特别的生产力?要从数量、质量、原创性、探索力这四个方面去探究。
教育界和有关部门需要确定培育教育人才的模式,并确定教育事业实质上带来了什么效果。大学固然要着重培育出拥有丰富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教师,但也要避免把这种培育变成为追求大学排名的竞争工具,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传统人文价值。